西安多领域按下发展“快进键”|每日观察

2023-07-04 09:49:34 来源:西安晚报

乘客在西安地铁16号线一期秦创原中心站站台候车(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李明 实习生刘思宇 摄

西北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开通,高铁加紧建设,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加密开行;西安发现唐代宫人墓地,长安街市“现身”香江之畔,西安夜间经济繁荣指数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上周,西安多领域按下发展“快进键”,“进度条”持续更新,多家央媒聚焦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倍速”模式。

“无人驾驶”受关注


(资料图)

西安交通“进度条”再刷新。

6月27日,西安地铁1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标志着西安地铁迈向全自动驾驶时代”“是西北地区既有和在建线路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线路”“对优化西咸新区空间布局,助推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光明网、环球网、工人日报客户端等主流媒体纷纷刊文关注。

据新华社对外发稿平台统计,新华社报道《西安开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线路》被中国经济网、中证网等107家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超166万次。上述报道经新华社外文专线发布后,被news.livedoor.com、this.kiji.is、G-search、日经telecom等多家外媒采用。

西延高铁、西十高铁等重点项目加紧建设,多个关键施工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十高铁陕西段首榀预制箱梁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西十高铁陕西段正式启动箱梁预制工作,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新网报道称。

7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加密开行运输效能大大增加》为题,聚焦不断提速的中欧班列:“陕西西安始发的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从过去的每周一列增加到每周两列,运输效能实现翻倍。”

“考古发现”引发全网围观

西安考古又有重要发现。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2021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

“极大丰富了对应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隋唐时期墓葬考古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发现和认识。”《光明日报》6月27日文章点评了此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新华网、中新网、央广网微博、光明日报微博、《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央媒文图并茂,介绍此次考古新发现。新华社相关报道还被纳米比亚通讯社、LINETODAY、bignewsnetwork.com、日本共同通讯社、G-search、日经telecom等10余家外媒采用。

上周,一场在香江之畔展现的盛唐风情吸睛无数。在新华社视频报道《汉服“快闪”亮相香港“维园庆回归”活动》中,“长安城”被搬到了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香港汉服文化协会的成员们身着各种款式的汉服来到展览现场;中新网文章《长安街市“现身”香江之畔》中,“兴庆坊”“常乐坊”“安仁坊”“永和坊”等尽展长安之美。

此外,夜经济为西安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西安的夜间经济繁荣指数与北京等城市一起位列全国第一梯队。”6月30日,新华网、央广网、环球网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好消息。

“雨中寄语”刷屏央媒

毕业季,西安高校凭实力“圈粉”。

7月2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王树国致辞时大雨倾盆,校党委书记卢建军为王树国撑起雨伞,这暖心一幕刷屏全网。王树国寄语毕业生,要勇于开辟新赛道,做时代的弄潮儿。

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等多家央媒在线围观,话题热搜持续霸屏。当晚的《新闻联播》“主播说联播”称:“风雨能淋湿衣衫,也能浇灌花朵。阳光总在风雨后。”

另一段冲上热搜的毕业致辞,则来自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据人民网报道,6月29日,在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刘云贺在致辞中称“水利水电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学霸情侣’高康怡、徐康同学,分别以专业第一、第二的成绩,共同直博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引发网友羡慕赞叹。

2023年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上新,在这些“颜值”与创意并存的通知书中,西安交通大学印有“西迁专列”的通知书和陕西师范大学配以汉泥封印及剪纸剪影的通知书颇受央媒青睐。“俨然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传承历久弥新的国粹经典”,央视新闻如此点评。

编辑:张芬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