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人。
(资料图)
冒辟疆(1611-169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五日生,名襄,小名绳绳,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晚年自号醉茶老人,私谥潜孝先生。
江苏如皋人,现如城水城园系冒氏故居。
明末清初文学家,时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和商丘侯朝宗并称“明末四公子”,享年83岁。
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妻子。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结识的陈圆圆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从苏州来到如城从良,开始冒氏将她安顿在水绘园艳月楼内辟为别室。
第二年四月正式立为如夫人,这一年,小宛20岁,冒氏33岁。据冒氏本人《影梅庵忆语》称她与冒氏在乱世中相伴9年,殁于清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享年28岁,葬于如城南郊影梅庵侧。
董小宛是江苏苏州人,她除了董小宛这个名字之外,还有一个别名叫董白,号青莲。她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歌妓,不光色艺双全,而且还名满金陵,为江南秦淮八艳之一。
她出生在明朝天启四年,后来因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皇太极崇德四年(,年仅16岁的董小宛在苏州半塘与乡试落第的冒辟疆相遇,她对冒襄一见倾心,还多次向冒襄表示过倾慕。
可是冒襄却多番拒绝,后在柳如是和钱谦益的撮合下,董、冒二人最终缔结连理。明朝亡国后,董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襄同甘共苦,从没有分开过。
直至顺治八年不幸因疾逝世。冒襄还写了一篇《亡妾董小宛哀辞》悼念她,文章有今幽房告成,素旐将引,谨卜于闰二月之望日,安香魂于南阡矣的记载,冒襄把她葬在如皋影梅庵。
参考资料来源:
冒辟疆喜欢的是陈圆圆。
冒辟疆当初去苏州,其实是为了另一个女子,她便是名满天下的陈圆圆。
冒辟疆与陈圆圆一见如故,情投意合!
两情相悦之下本已定下了盟期,无奈冒家临时有事,冒辟疆不得不告别圆圆,先归家安顿好自己的母亲。
冒辟疆临行前与陈圆圆相约待安排妥当后,一定会回来找她的,让圆圆务必要等他回来。
不料,当冒辟疆返回苏州时,陈圆圆己被豪家掠去,渺无音信了。
冒辟疆十分伤心,自曰一一“闻之惨然”一股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而就在此期间,董小宛出现在冒辟疆的生命里,她的出现安慰了冒辟疆那颗破碎的心。冒辟疆对董小宛是感激的,但并没有多少感情,他心中依然念着陈圆圆。
①
读音:【mào bì jiāng】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②
mào bì jiāng
“疆”的基本含义为地域,领域,边界,如疆土、疆宇;引申含义为极限,如万寿无疆;划分界限,如“楚子疆之”。
在日常使用中,“疆”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强大,强盛,如疆固。
“疆”,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字的左边是一把丈量土地的弓,右边是两块田地,本义是划分疆域,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疆”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不是,崇祯皇帝姓朱,名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任帝王。
1644年清军入关,崇祯帝自尽于煤山。
冒辟疆原名冒襄,生于公元1611年,明末四公子之一,满清入关时33岁,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是忆语体文学的创始人。
冒辟疆与名妓董小宛的风流韵事都记录于其自传之中。
至于武侠小说中冒辟疆及后人反清复明的事迹都是杜撰,冒辟疆直到康熙三十二年才去世,享年83岁.
冒辟疆是明朝官员,不是崇祯帝。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冒襄(1611年4月27日一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人(今江苏如皋)人。
冒辟疆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寒碧狐吟》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她是秦淮八艳之一,冒辟疆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董小宛嫁于冒辟疆后,当时正值天下大乱,董小宛和冒辟疆同甘苦后,最终因病去世。
冒辟疆原名冒襄,辟疆是他的字号。 冒这个姓在明代很稀有,原是因为这一族人是蒙古人,入明后才改为冒姓。 因此冒辟疆身上也应该有蒙古血统。
传据南通人是历史上蒙古人的后裔。
南通人主体是移民,包括古代江南人和淮扬人,甚至还有部分发配服刑的囚徒和避祸的逃犯。举例说明,历史上传为佳话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就是蒙古王室的后代,至今南通还有很多冒姓人;初唐诗人骆宾王反对女皇帝武则天的战斗失败后,就一直躲避在南通直至去世,现在狼山还有他的坟墓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